儿童青少年时期精神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患有在成年人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学习障碍、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等。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这些特殊群体,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心智发育迟滞,是遍及世界的导致人类残疾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①感染、中毒;
②脑机械损伤、缺氧;
③代谢、营养、内分泌因素;
④肉眼可见的脑部疾病;
⑤先天脑畸形及其综合征;
⑥染色体病;
⑦围生期因素;
⑧伴发于精神病;
⑨社会心理因素;
⑩特殊感官缺陷及其他因素
……
精神发育迟滞的程度
1、轻度(IQ:50~69)
智力年龄在9~12岁之间,适应水平低于一般水平,生活能自理,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有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2、中度(IQ:35~49)
智力年龄在6~9岁之间,适应行为不完全,生活能部分自理,有低水平的卫生、安全常识,阅读、计算能力极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3、重度(IQ:20~34)
智力年龄约为3~6岁,生活能力经过训练也难以达到自理程度;运动、语言功能发育差,不能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4、极重度(IQ低于20)
智力年龄在3岁以下,社会功能完全丧失,终身的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顾。
预防、教育和治疗
1、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主要治疗方法,对轻度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可望通过训练及教育达到自食其力。对重度和极重度儿童,可望通过长期训练,教会其简单卫生习惯及基本生活能力。
2、社区及家庭干预
在康复中心可进行特殊训练,以纠正和补偿其生理缺陷。在特殊学校可进行特殊教育,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独立生活能力以及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对于无社区康复条件者,可进行家庭康复,在家中对儿童进行家庭训练和教育。
3、三级预防
采取遗传咨询、产前和围生期保健消除病因,实施初级预防;做好产前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好二级预防;对脑部疾病、脑损伤、脑缺陷等采取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
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不能同父母和周围伙伴建立亲密关系,与外界隔离,独自玩反而更加自在,在饥饿、疼痛或不适时也不找亲人安慰,他们意识不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培养不了感情。
2、言语和非言语交往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并伴有特殊形式的语言异常。他们说话晚,语词颠倒,语言表达刻板。
3、行为异常
他们往往伴有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不能理解玩具的功能,游戏中缺乏想象力,对物体排列、室内家具位置固守同一性,反对变化。要求每天吃同样的菜、外出走同样的路线等,若有改变则表现出不愉快或反抗行为。
4、智力障碍
孤独症患者中约25%智力正常,25%智力轻度低下,50%智力中度低下,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也很低。
5、感觉异常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对声音、图像异常的迟钝或敏感。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触觉、痛觉迟钝也较常见。
孤独症的治疗
一、家庭疗法
家庭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坚持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矫正;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1、早期开始。特别是语言训练要在3岁以前进行。
2、个体化、针对性。必须对自己的孩子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3、长期耐心、提高信心、循序渐进。双方相互沟通,不能操之过急。
4、宽容、表扬、奖励相结合。严禁体罚和责骂,对其很小的进步要采用表扬的方法。
5、做好家长工作及教育。让家长了解疾病与病情,掌握和学习训练方法,积极热情地参与训练。
二、行为分析疗法
1、任务分解;
2、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
3、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4、提示和提示渐隐: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
5、间歇:在两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需要短暂的休息。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特定的症状,同时为其他疗法提供应用的条件。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效的药物有:匹莫林、三环抗抑郁药、利培酮等。此外,一些维生素和食物也可能起到治疗效果。
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表现
1、阅读障碍
约占学习障碍的80%。常表现为阅读理解的困难,如分不清p 与b,甲与由,不能逐字阅读。这类儿童常伴有多方面认知功能障碍。除学习困难外,约半数儿童伴有注意缺陷。
2、拼写和书写障碍
拼写能力显著低于他的年龄,且其症状不能用智龄低、视力问题、神经系统疾病或教育不当等来说明。在书写上缺乏主动,手技巧笨拙,写字潦草难看,错别字多。
3、计算技能障碍
不能理解某些运算的基本概念,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因此难以进行标准数学运算。由于结构性障碍使视觉模糊信号无法传入运动系统,从而使空间知觉不良、方位确认障碍。
4、情绪和行为问题
儿童普遍存在有情绪和行为异常。多伴有多动、冲动、注意力异常、焦虑、睡眠障碍。学习障碍儿童更多存在着学业上的失败,社交能力差、不易被同伴接受,因此自信心低、人际关系不良。
学习障碍的治疗
1、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强化训练,给予儿童视、听、嗅等多种刺激,促进学习障碍儿童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组织能力等。
2、课业训练
即根据所学的课业内容进行训练。其做法是将儿童学习时遇到困难的教材进行任务分析,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细小的、易操作的分项技能。
3、能力-课业训练
评定和测试儿童的各项心理能力,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并根据其心理能力的缺陷与长处,来寻找其课业困难所在。通过训练其心理能力的弱项,来改进其能力,为其规定掌握课业的具体和任务。
4、社会生活技能训练
通过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熟悉和掌握一些社会生活技能。这样,他们会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有利于克服学习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儿童期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1、活动过度
常表现为从小活动过多,手足乱动,不能静坐,小动作多,行动具有一定破坏性,其动作过多与正常儿童相比,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具有质的改变。
2、注意力集中困难
表现为主动注意明显减弱,而被动注意亢进,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难以善始善终。
3、行为冲动
任性、感情冲动,带有破坏性,脾气不好,自控能力差,易争吵,对别人的话似听非听,有厌学情绪。
4、学习困难
表现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不好,成绩时好时坏或逐年下降,有的表现为计算困难,易出错。
青少年期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1、对立违抗障碍
表现为长期具有明显好辩、消极和挑衅的态度。常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经历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应对和妥善处理日常生活挫折的功能受损。
2、焦虑
表现为紧张、慢性焦虑和恐惧,要求他人保护,恐惧社会,极为羞怯,避免与任何不熟悉的人接触。
3、物质滥用的危险
患儿随年龄增长,物质滥用的危险性也增加。一项研究表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的一生中发展为物质滥用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倍。
4、抑郁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与患抑郁症升高的危险性有关,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的不幸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都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很多研究发现兴奋剂可以提高多数患儿的注意力,并减少其活动水平和冲动性,增强学习行为。常用的兴奋剂包括哌甲酯、匹莫林等。
2、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疗法,通过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行为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自我监督,让儿童学会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指导,让儿童学会控制和引导自己的行为。
3、家庭治疗
父母应该帮助和指导儿童自我管理,应更多的用正面强化和鼓励,以促进儿童问题行为的改变。
4、外物干预治疗
孤独与多动障碍干预系统:系统采用的音乐,引导受训者的情绪状态及调节其神经兴奋性;独特的双屏显示技术,使受训者双眼的主视觉分别落在两个屏幕上,通过屏幕对左右眼的视觉通道进行交互刺激,唤醒受训者大脑皮层的活动;配合脑波灯光模式,使受训者进入相应的生理状态,提高受训者的集中力,促进其学习,提升其认知、情绪控制等能力。
1、量表测试功能:可进行自闭症行为ABC量表、conners评定量表、语言行为量表的相关评估。
2、训练方案:根据不同受训者的不同特质,建立相应的受训者档案,对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其自身特质,设计针对性的视听课程。对受训者进行包括情绪调节,学习促进等相关的培养。
3、档案查询:患者以往所有的量表评估结果以及曾经进行过的课程训练可实时查询查看,为设计个性化方案提供提供依据。
4、视听音乐:该模块利用视听渲染的调节原理,并根据音乐治疗以及多感官刺激原理进行设计,通过改变音乐的相关属性来调节受训者的相应神经兴奋性,促进其学习,最终达到认知、情绪自我调节等能力的提升
5、情绪认知:具有表情认知和情绪体验两大训练项目。
6、社交行为:包括认识声音、生活自理、社交主题、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训练项目。
7、认识声音:提供各种类型的声音刺激,让其学会聆听。
8、生活自理:由行为学习、行为塑造和行为强化三部分组成。
9、社交主题:通过不同的主题训练。通过训练教予受训者在不同情景中恰当的行为,帮助行为障碍患儿加深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认识,引导他们塑造良好行为和习惯,从而提高社交能力。
10、情景模拟:利用多媒体3D呈现技术,模拟现实场景,让受训者找出场景中的不正确行为并加以改正,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交行为。
11、角色扮演:以视频主角为扮演对象,将常用的交往技巧呈现出来,通过扮演角色规范受训者的行为,从而提高患儿的交往能力。
12、生态化教学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添加、选择、输入命名图片,录入提示语音, 输入提示文字,导入视频文件等,使其不再受语言、文化、地域等因素束缚和限制。